者吴丹 报道:记者日前从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为推动省内民航业快速健康发展,省政府办公厅于12月3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山东民用机场力争达到46个左右,其中运输机场16个,通用机场30个左右,形成“3干13支”的民用运输机场总体格局;航空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1.25亿人次和180万吨以上;重点培育3-5个大型临空经济区,打造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意见》明确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山东民航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根据《意见》要求,山东省力争到2030年实现“全省民用机场布局更加完善,保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航空制造业、航空服务业和临空产业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民航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的总体发展目标。
在加快运输机场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迁建青岛、烟台机场,新建日照、聊城、菏泽机场,建设济南机场南指廊工程。“十三五”期间,将迁建潍坊、济宁机场,新建枣庄、泰安、滨州机场,改扩建临沂、东营机场。“十四五”期间,将开建淄博、德州机场,适时迁建威海机场。
在强化机场枢纽建设方面,将加强机场与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的有机衔接,着力打造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建设济南、青岛、烟台3个干线机场综合枢纽,做好支线机场集疏运系统建设工作。
在增强航空服务能力方面,将支持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壮大运力配置,培植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逐步发展成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航空公司,鼓励、支持不同类型的航空公司在我省设立基地,加强科学调度,提高航班正常率,优化机场服务流程,完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提升航空服务水平。
《意见》还将加快通用航空发展和大力发展航空制造业作为山东省未来发展民航的主要任务。指出将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区域发展战略相协调、与民用运输航空相补充的通用航空机场布局体系,重点培育3-5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通用航空企业。将重点发展飞机总装、部装、零部件生产和发动机总装、零部件生产以及机载设备制造等,打造国内重要的通用航空制造基地。
根据《意见》要求,山东省还将在积极壮大临空经济方面做文章,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和资源优势,打造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重点依托济南、青岛、烟台等机场的发展空间和辐射作用,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生态智慧航空城。
除此之外,山东省还将加强民航安全管理,将航空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制订航空应急救援预案。
《意见》指出,山东省政府将通过强化规划引导、改善空域结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财税金融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组织领导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民航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并于2012年与民航局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山东民航发展的会谈纪要》。近年来,山东省民航取得了较快发展,2013年省内机场年航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3.37%和6.9%,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民航业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民航也也在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为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