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临沂综合保税区,这也是我省继潍坊、济南之后第3个综合保税区。获准设立综合保税区的临沂下一步如何走?正在运行的潍坊、济南综保区或许可以提供经验。22日,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了济南综合保税区,结合其两年来的建设、运行状况,试图整理出济南综保区发展的脉络。
出口加工区向产业新城“蝶变”
22日14时,位于济南市区东部的济南综合保税区主卡口外,10余辆满载集装箱的货车正依次等待通过。“这些货车的集装箱里,有出口到国外的本土产品,也有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济南综合保税区办公室工作人员颜弘介绍说。
作为山东中西部地区惟一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2012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济南综合保税区。去年12月25日,济南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由海关总署等国家10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验收,正式封关运行,总规划面积5.22平方公里。
在过去的两年里,综合保税区给济南带来了什么?济南一家媒体用“从工业园区到产业新城的华美蝶变”“为我省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增添金字招牌”这样的语言做了形容。
实际上,这样的形容并不为过。济南综合保税区由原来的济南出口加工区升级而成。对于这种升级,济南综合保税区财政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表示,出口加工区只搞加工贸易,现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口岸直通等新功能的拓展,让企业能做的事更广、更宽。
的确如此,颜弘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最新的材料中,这样描述济南综合保税区的带动效应:“济南综保区带动周围数十公里的发展,再蔓延带活更大半径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带动区外10倍于区内数量企业的发展,形成整个产业发展的‘放大器’,未来一座现代产业新城将在东部崛起。”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一座新城的崛起首先是企业的聚集,济南综保区和其他综合保税区一样,免税、保税、入区退税、集中报关等税收外汇特殊政策吸引着大量的企业,但在同样的政策下,济南的做法是“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早在济南综保区设立之前,济南市先后建设标准厂房3.8万平方米,并于2007年上半年开始投入使用,一批又一批的企业纷至沓来,这其中不仅包括一些小型进出口企业,浪潮集团、中国重汽集团等大型企业把进出口业务的重点也放在了济南综合保税区里。
不过,在很多外人眼中,和国内其他综保区相比,济南综保区的区位优势并不是那么明显,如何解决这一劣势?济南综保区的管理者探索出这样的思路:“借助特殊的政策平台优势,聚焦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份材料详细介绍了济南综保区的做法:针对每个入区企业的特点,采取定制化的服务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组织海关、国税、重点出口企业等各类联席活动,及时将国家及地方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最新法规传达到企业,让企业充分利用政策。招商引资中,当好企业参谋助手,全面做好水电气配套服务,保证项目顺利落地、开工、投产。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济南综保区发改局局长贠桂银曾这样介绍说,借鉴上海自贸区以及其他综保区建设发展经验,济南综保区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实施特别准入管理方式。同时转变职能,与外资审批、工商、税务等部门协调,在综保区落户的外资项目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实现并联审批”。
截至目前,济南综保区已累计引进企业260家,其中内资企业236家,外商独资企业16家,中外合资企业8家,主要涉及生物制药、新材料、仓储物流、纺织加工、总部经济等产业。
配套服务完善,“造城”水到渠成
在22日的采访中,跟随济南综保区工作人员的指引参观,以及宣传材料上的介绍,一座功能分区明确、配套设施完善的“小城”展现在本报记者面前。事实上,济南综保区从设立到正式运行过程中,“造城”的角色可以称之为水到渠成,但水到渠成离不开配套服务的完善。
22日,在山东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前,二期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但总经理刘国军曾对媒体这样谈起5年前搬来济南出口加工区的一幕:四周景象荒芜,几里不见人烟,办公楼是最显眼的建筑。
但如今的济南综合保税区,在刘国军眼中已经变了样,“企业多了,楼‘长’高了,配套设施更完善了,景色也更美了”,刘国军所说的设施完善,其中自然少不了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配套服务。
“保税区卡口东侧不远处那4栋楼就是新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作为综保区重要的配套项目,这1173套公租房可容纳5000多人居住,这个项目今年10月就能启用。”指着4栋已经基本完工的高楼,颜弘介绍道。
不仅如此,济南综保区还为企业提供招收录用员工、检查检疫、安保、金融、外贸代理、保险仓储等服务,这其中包括了建设中的综合配套区的商务办公、综合服务、配套生活等,而生活配套除以满足园区及周边企业员工基本居住生活为主,同时配备基本的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服务设施。
相关链接
什么是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一样,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与保税区一词之差,功能却更为齐全,它整合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后,成为更为开放的一种形态,也更符合国际惯例。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根据现行有关政策,海关对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境外货物进入保税区,实行保税管理;境内其他地区货物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境;同时,外经贸、外汇管理部门也对保税区实行相对优惠的政策。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开展口岸作业业务,海关、商检等部门在园区内查验货物后,可在任何口岸(海港或空港) 转关出口,无须再开箱查验。(综合)
国内已有34家综合保税区
截至201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有34家,分别是唐山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淮安综合保税区、衡阳综合保税区、湘潭综合保税区、盐城综合保税区、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济南综合保税区、沈阳综合保税区、南京综合保税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潍坊综合保税区、成都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海南海口综合保税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江苏昆山综合保税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银川综合保税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新疆喀什综合保税区、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贵阳综合保税区、临沂综合保税区。(综合)